“宁波方言好声音”十强选手合影。记者 王鹏 摄
3月30日上午,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东南商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移动·最宁波月月评”之“寻找宁波方言好声音”活动决赛在江北老外滩举行。陈波儿、戴光燕、应银香、丁兰兰、贝天云、蒋彩菊、王小云、陈艳敏、陈秀芬、钱安刚获得“宁波方言好声音”十强,并被聘请为东南商报官方微信“宁波老话”微电台方言主持人。
现场问答环节,观众很给力
“我拨侬弄勒头痛煞啦,头痛煞啦(我被你弄得头疼死啦,头疼死啦)……”在宁波二轻第一幼儿园珊瑚班小朋友们带来的骑马舞《阿拉style》中,宁波方言好声音决赛拉开序幕。
才艺展示环节,宁波童谣、老话脱口秀、方言音乐剧等各式各样的表演形式被选手搬上了舞台,过往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看,在场的观众也拿出手机、照相机记录下精彩的瞬间,热心市民李美君还全程拍摄了活动的视频。
“我是5号选手贝天云的妈妈,很支持儿子在这方面发展,经常陪伴儿子参与各类比赛,平时也常跟儿子探讨方言问题,儿子的兴趣爱好也是我的兴趣爱好。这样一场难得的好活动,我当然要把它拍摄下来。”她笑着告诉记者。
“最早的宁波方言罗马字(词)典是什么?”、“形容几种剩菜倒在一起烧成的大杂烩用宁波老话怎么讲?”现场宁波方言知识问答环节,真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有的选手很快就能回答出主持人的问题,但有的选手却紧张得反应不过来。
出人意料的是,现场的观众也很给力。当台上的选手回答不出来时,台下总有观众很快说出正确答案,60岁的退休教师陈桂珍就是其中一位。陈老师很遗憾地告诉记者,她刚从外地旅游回来,没来得报名参加比赛。
对宁波方言,都有特殊感情
“侬上学堂的新书包,有人搭侬驮(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10号选手陈波儿上台一开嗓,就引起了台下的一阵轰动,现场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为了决赛,陈波儿特地将歌曲《母亲》改编成方言版本。
“我很喜欢宁波方言,喜欢听这类广播节目。”陈波儿在方言的学习上,下足了功夫,她参加过很多宁波方言类比赛。
28岁的小伙子贝天云对方言有着特别的感情。他说,他曾参加过东南商报以前举办的有关宁波方言的活动,还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之后他参加过很多方言类比赛,从此和方言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希望可以弘扬宁波的当地文化,现在研究方言的人越来越少,我参与这类活动是觉得这对于我们的后代有一定的意义。”
“儿子已经长大,但身为宁波人的他却连一句宁波话都不会,这让我十分难过。”甬城警花丁兰兰说,自己这次参赛,就是想让身边的人正视宁波方言。
【评委感言】
周志峰(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咨询专家组专家、宁波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这场活动开展得很有意义,从参赛选手的年龄悬殊上看,可谓是全民总动员了。
贺圣模(宁波方言发音人、宁波大学中文系老师):选手们的表现都不错,尤其看好5号选手贝天云,看我的打分就知道了。
徐春伟(80后宁波方言研究者、宁波话电子词典和输入法制作人):我的评分标准主要从发音方面考虑的,吐字清晰、咬字准确是我比较看重的。
钟丽云(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我比较注重选手们的才艺表演,再结合他们讲方言的水平,比如19号选手王小云唱的宁波童谣《外婆桥》,很能打动人心。
钱元平(东南商报《每天一句宁波老话》栏目编辑):我比较看好小朋友讲方言,传承宁波方言还是要从娃娃抓起。
【嘉宾感言】
张力鸣(市教育局副局长):我个人感觉1号和5号表现比较出彩。1号孙女和奶奶一搭一唱,很有可看性。5号贝天云的方言歌曲联唱也很吸引人,小伙子在台上表现得很镇定自若。
王存政(东南商报社总编辑):整场比赛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选手们的表现都很出色,无论是开场跳《阿拉Style》的小朋友,还是年纪比较大的10号陈波儿清唱的《母亲》,都是比较有看头的,让听不懂宁波话的人都感受到宁波话的魅力。
何健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现场比赛的感觉比较少,更像是一场方言大联欢,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唱歌的、演小品的、讲相声的等等,是一场很好看的盛宴。全民参与,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选手们享受其中,从讲方言中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