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运河而兴的道口古镇

中国宁波网·活动平台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 14年05月26日 09:05

因运河而兴的道口古镇

安阳道口老城墙

第十三站·安阳

前、昨两日,《大运河:我们未来的生活》全媒体行动第13站来到河南安阳。至此,我们沿大运河的行程已经走了一半———5600公里。安阳市境内的大运河永济渠南段,流经滑县、汤阴、内黄三县,流程60余公里。其中,以滑县道口古镇最为有名,昔日的繁华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给道口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行人在滑县大运河申遗指挥部成员王国鸿的带领下,走进道口古镇探秘。

记者 李臻/文 胡龙召/摄 

日进斗金的豫北重镇

大运河从鹤壁浚县蜿蜒而下,流到了闻名遐迩的安阳滑县道口。正如所有的运河城市一样,道口古镇因河而兴,也因河而衰,道口古镇和运河的命运休戚相关。

大运河道口段不到5公里,从王湾东入,自军庄北出,与其他城市河段长度没法相比。但就是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在古运河沿岸无数璀璨明珠中却是绝无仅有的一个,足以让专家们另眼相看。

“这里相传为黄河渡口,有李氏在此以摆渡为生,因此叫‘李家道口’,后来简称叫道口了。”王国鸿介绍其名字来历。

他说,在隋炀帝疏浚大运河时开挖的永济渠(今卫河),道口就发展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码头和商贸集镇。隋代以后,卫汉水路上达百泉,下抵天津,水中“帆墙林立”、三百万之民船四时畅行,南粮北运,津货南来,陆“通梁达燕、运卫仰鲁”,路上“轮蹄徒旅”。

时光到了清末民国,道清、道楚铁路南通清化,北通楚旺,火车南来北往,道口成为铁路、公路、航运交汇点。优越的交通地理条件,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清末民国年间,道口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日进斗金”为豫北重镇。

原汁原味顺河老街

不到顺河街,道口算白来。在王国鸿的带领下,记者走入了一条悠长而弥漫着古老韵味的街巷。这里保留了完整的历史街区,有老建筑1130余间,木质结构两层小楼有些破败,青瓦覆顶在夕阳下透出沧桑。这些门面房三五间大小不等,不挂前廊,开间不到3米,但进深4米左右。

在顺河南街上,比较大型的老房子有绸缎店、郭家大院、“义兴张”烧鸡老铺等数十家。其中“德锦诚”绸缎布匹店,显得高大气派,两边楹联仍清晰地留有“津沪国货布匹、苏杭纱罗绸缎”字样。

“道口烧鸡很出名吧,最正宗的就是这家义兴张,很不一般。”王国鸿很热情地介绍道,“道口烧鸡有四绝:型绝、色绝、味绝,还有是熟烂之绝。”

河堤上一段并不太起眼的灰色墙体与古街同样古朴,这是古城墙遗迹,墙面斑驳不堪,墙基以青石堆砌,长25米、高7.6米,墙体厚2.4米,垛高1.8米。离此不远,有许多古码头,它们高约5米,南北长10多米,东西宽约3米,青石和白灰垒砌而成。“像这样的码头,如今道口镇附近有十余个。”王国鸿说。

老茶馆主人诉说兴衰

正说着,王国鸿在一家没有招牌毫不起眼的小店前站住,让记者进去看看。挑开门帘,里面果然另有天地,这里是一家老茶馆,看起来相当简陋,桌椅板凳虽然已显破旧不堪,茶壶茶碗也很是陈旧老式,但却人气很旺,十几个茶客在喝茶聊天。

“我们家茶馆开了100多年了,我妈活了100岁,她过世后我接手继续开店,也过去了27年。”茶馆老板娘缑金玉今年76岁了,两眼炯炯有神。

70多年来,老人一直生活在古镇,见证了当地的兴衰。她说:“茶馆边上原先有个戏院,经常有跑码头的戏班子来。戏班子的老师早起就来我这里喝茶,学生就在河边吊嗓子。”

不过,在上世纪70年代初,卫河不通航,古镇因此衰落,道口镇繁华地段相应往外转移。老人说:“现在来喝茶的都是附近的老街坊了,来我这里聚一聚,聊一聊已经成习惯了。”

[责任编辑: 张卓栋 ]

相关新闻

甬城活动

更多

优惠折扣

更多

宁波影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