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着春成就“火绘葫芦”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

中国宁波网·活动平台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 14年04月21日 08:52

妙手着春成就“火绘葫芦”  以铁为笔、以火为墨

火绘葫芦

□清宸

也许很多人觉得制作火绘葫芦的前提就是寻个葫芦,外加有把普通烙铁就可以了。事实上并没这么简单。葫芦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有可能成为一件独特艺术品的优秀载体。而烙铁也有讲究,不是随手取来便能作画的。

火绘葫芦又叫作“烙画”、“葫芦烫花”,是用金属制成的笔加热至高温,通过在葫芦表面产生焦黄或黑重等烙痕来表现中国画的“墨分五色”及勾、皱、皴、擦、染等绘画技法的一项工艺。“火绘”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两汉时,该技艺是作为一种宫廷艺术存在,当时,火绘技艺主要用在模板、竹器、扇子和一些家居用品上。明末时才有人开始在葫芦上进行火绘加工。不过最初这样做并不为艺术,而是为了“遮丑”———要是发现家用的葫芦出现裂痕,人们会请专人在裂痕处稍稍烫一下,这样既能修复残破,还增添了美观的纹路,堪称两全其美!到了清代,有匠人注意到葫芦形态独特、质地坚硬,于是开始纯粹从审美角度进行火绘,从此后,本来其貌不扬的葫芦便在工匠的精湛手艺下,成为了金色灿然并富有生命气息和灵动感的工艺品。

要完成一件好的火绘葫芦作品,首先得挑个好的葫芦。这种“好”大体上有三个标准:一是葫芦表面需圆润光滑,外壳硬朗,形状规整,从葫芦嘴到葫芦腰,上上下下比例得当;其二,异形葫芦是很难得的原材料,天然长成夸张、扭曲形态使葫芦具有一种别样的美感,所以制作者要是遇到异形葫芦,会喜不自禁;第三就是大小。葫芦的价值走两个极端:越大越值钱和越小越值钱。此外,稍微懂点火绘葫芦知识的收藏爱好者一定还听说过“好葫芦不烫、烫葫芦不好”的话。工艺匠人挑葫芦,主要看其外形是否能最大限度地便于自己进行创作发挥。制作火绘葫芦讲究“随型”。工艺精深、想象力丰富的工艺匠人能根据葫芦的形状、颜色、大小,随性设计出最适合绘制的动物、人物或风景。这种功力,绝非一时三刻所能掌握,完全得依靠经年累月的艺术积淀。当然,即便已经挑定了葫芦,也不能立刻着手绘制。需将摘下的新鲜葫芦晾晒一周(体型大的则要晾晒半月),刮去葫芦最外面那一层粗糙的表皮后再进行晾晒……只有经过了刮皮、去水、晾晒、抛光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的葫芦,才能便于制作者在上面进行一番妙手着春的艺术创作。

制作火绘葫芦是一个以铁为笔、以火为墨的精细过程。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古代,工匠一般是用自制的粗香钳铁针或细香为工具在葫芦上绘制,使用这些工具虽易得到工笔绘画般的效果,但弊端也很明显:会熏人眼眸,影响绘制者的视力。所以到了现代就改用电烙铁了。不仅去除了上述缺点,如今还出现了可自动调温的烙铁笔。制作者通过控制烙铁行笔的速度来控制温度,手轻手重,出来的效果会大相径庭。温度过高,葫芦难免出现焦点、糊点,甚至导致葫芦的碳化和报废。而温度太低,又易使颜色掉落。当然,你也可以重复烫制,但是真正上乘的火绘葫芦作品,它上面的线条大都是一次完成,显得尤其行云流水,流畅自然。

火绘葫芦在民俗工艺收藏品中属于比较低端的一种,市场价至多也就是在几万块,可它本身非常有意趣,而且自从葫芦由印度传入我国后,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它的谐音又是“护禄”、“福禄”,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葫芦就是吉祥之物,包含了多子多福、健康平安、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责任编辑: 张卓栋 ]

相关新闻

甬城活动

更多

优惠折扣

更多

宁波影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