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油画家沙刚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朱军备通讯员钱健兴胡启敏)他身残志坚,不仅学会油画,办过画展,还攀过珠峰。如今,在走遍大半个中国后,他出版了个人画册。他说,要把最真实最美的礼物,送给帮助过他的人。
一场意外,三岁失聪
鄞州区塘溪镇塘盛路上的一间小屋里,一个青年人正弓着腰,埋头整理画册。屋里家具很少,空荡荡的;四壁挂满油画,色彩绚丽。
青年人个子不高,浓眉,双眼清澈,鼻梁直挺,高高的颧骨显得他更为瘦小。他叫沙刚,一位聋哑人,墙壁上的油画是他的作品。最近,他出版了自己的油画作品集,他打算送给那些帮助过他的人。
“谢谢你们的关心和资助……”看到镇政府两名工作人员进门,沙刚一个劲地用手比划着,并不停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写着自己无法表达的感情。
儿时的一次事故,让他的生活变得无声。
“那是一次意外!”沙刚的母亲陈志娥迄今仍不能从痛苦的回忆中走出。沙刚3岁时,一天,母亲带着他到山上干农活。结果一不留神,一边玩耍的沙刚不小心从山上滚落,头部严重受伤。沙刚被送往医院抢救,保全了性命,但永久失去了听力。
这次事故改变了沙刚的人生轨迹,但他没有被残疾打倒,而是走上了绘画之路。
沙刚的老家在塘溪镇童村,这个灵山秀水的小村,不仅诞生了“克隆先驱”生物学家童第周,也培养出山水国画大师童中焘。而在不远的沙村,更涌现出书法大师沙孟海和“中国的梵高”油画家沙耆等名人,沙刚从小耳濡目染。2004年,沙刚从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毕业,在学校学到基本绘画技巧后,他决定尝试画油画。
献给世界最美最纯的绘画
“远山、蓝天、湖水、篱笆、电线杆、乡间小道,大自然的情怀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用清新的蓝绿调子来表现它的宁静。”这是2008年,沙刚创作的一幅《自家山水》油画,画面上是家乡的一条乡间小路,他常走的一条路,宁静的风景让人想起了童年的美好时光。
这些年,沙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油画绘画风格,我市画家林绍灵这样评论他:他的油画已经赋予了东方绘画特征的色彩和线条,他的作品就是他自己。在网上,网友也常把他拿来跟沙耆作对比。
沙刚的油画取材很丰富,除了家乡山水,宁波灵桥、外滩天主教堂、码头、天宁寺等都成为他笔下的作品。在他作品中,占比最大的题材是自然风光和古村,珠峰、玉龙雪山、黄土高坡、湘西风光、丽江古城、江西李坑……这些作品色调宁静、安详,令人心驰神往。
特殊的经历,让沙刚把对生命的思考更多融入到油画中。沙刚说,他想用油画的语言来跟这个世界沟通,把他眼里最美、最纯真的风景献给世界。
攀过珠峰,走遍大半个中国
“珠峰的神秘和神圣让我对它充满好奇之心……爬到海拔6000米的时候,我突然出现头晕,四肢无力,思维开始变得迟缓,头部剧烈疼痛,我趴在山壁中,即将耗尽的体力让我一度陷入了死亡的危机中,但我咬紧牙关,凭着毅力艰难地挺了过来,最终逃过一劫。”这是沙刚攀登珠峰后写下的笔记。
为了写生,他还去过西部秃山荒丘、雪山冰川,走进森林湖泊,走过南方潮湿的水田,到过北方寒冷干燥的黑土地。
“那次去广西,我背着30多公斤重的行囊,徒步走了24公里,双膝因负重行走受伤,最后完成写生任务。”提起一个人这些年外出写生遇到的困难,沙刚表示,这是他人生最珍贵的一笔财富。
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每次外出写生,都靠父母和社会好心人无私的资助。在川藏,四川小伙免费为他提供过食物;在新疆,退役军人一路上掏钱给他安排吃住;为了资助他继续画画,高桥“卖面桥社”的画友把自己的作品义卖来帮助他,塘溪镇政府干部也曾资助他外出写生的路费。
“在我陷入困境时,总有好多好心人帮我渡过难关。”沙刚表示,如果没有好心人无私资助,自己不可能坚持下来。
2012年6月,沙刚终于圆梦,他在宁波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
社会多方帮助他实现梦想
多年的外出写生,让沙刚穷困潦倒。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但坚定支持他。
2012年办完画展后,朋友给沙刚介绍了一份设计工作,这样他有了基本生活保障。
2015年6月,沙刚在一方小小的画室,创作了100幅风景、人像等精品油画,并萌生了出版第一册个人油画作品集的冲动。但出版画册,至少需要5万多元,这对于收入不高的聋哑青年画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聋哑画家沙刚想出版画册的消息不胫而走。镇残联工作人员闻讯后主动上门服务,镇党委、政府及时与区残联沟通协调。最终,区、镇两级共同出资5.5万元,为沙刚个人油画作品集提供全额出版费用。
今年1月,在各方的帮助下,沙刚个人油画作品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