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三岔河口西岸古文化街。周建平 摄
前日、昨日两天,《大运河:我们的未来生活》全媒体行动采访团在第二站———天津马不停蹄采访,寻访运河古迹,探访历史古镇,请教文化专家……一幅古色古香的天津长卷跃然而出,而津门与宁波的密切关联也让记者颇感亲切与自豪。
我们首站来到的是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向副院长朱阳请教。他是当地的“运河通”,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设计了中国大运河(天津段)保护整体规划。
朱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天津段运河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并着重推荐了全长174公里的天津段中最为值得关注的几个节点。而后的行程中,记者按图索骥,一一寻访。
三岔河口
寻访“天津摇篮”
记者寻访的第一站是天津的三岔河口。站在宏伟的金钢桥上,极目四周,北运河上的“天津之眼”摩天大轮赫然在目,河面视野开阔,两岸建筑颇具特色。在感到现场壮观之时,记者油然升起还有一股亲切感,因为马上联想到了阿拉宁波的三江口,的确,这个三岔河口和宁波的三江口有很多相似之处。
众所周知,宁波的三江口的奉化江、姚江与甬江交汇,成为甬城的发祥地。同样,天津三岔河口作为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之地,河海运输在这里衔接,这里曾是天津最早的居民点、最早的水旱码头、最早的商品集散地,因此有“天津摇篮”的美称。古人曾对天津三岔河口作出这样的描述:“晓日三岔口,连樯集万艘”。
和宁波类似,天津的运输方式也是“河海联运”。所不同的是,在漕运时,宁波多为运出,而天津则为运入。元朝时,当地改直沽寨为海津镇,三岔河口成为海运、漕运的南粮船队的必经之路,一时出现的繁荣景象,更有“万商辐辏之盛,亘古未有”的记载。而在三岔河口,将漕粮、绸缎、建筑材料等由海船改运河船,直接走北运河运送至北京。而宁波的沙船也将渤海湾地区的物资运回甬城。
津门与宁波关系密切
“在研究设计这个规划过程中,我了解到天津和宁波从历史到现在都存在很密切的关系,两者因为运河结缘,也因为海洋结缘。”朱阳告诉记者,他建议记者可以去看看天津的古文化街、估衣街一带。
由于运输需要,运河和海河的船只大多在这里停泊,各种商品在这里装卸,商品贸易繁荣。这里不但有钞关、盐关、直隶总督衙门及各种衙署,而且各种宗教场所也集中在这一带。如望海楼天主教堂、大悲禅院、妈祖天后宫、文庙及运河河神庙等,充分体现了天津五方杂处、华洋杂处的特点。
说到妈祖天后宫,朱阳提到:“我去年去过宁波,了解到宁波也有天后宫(现名为庆安会馆)。”原来,为了尊重南方海运船民的妈祖信仰,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在大直沽赦建天后宫,妈祖文化从此传入天津,而宁波则是妈祖文化北传的中转站。
三岔河口发展为天津最早的商品集散地,天津也成为中国北方水运交通枢纽。南运河两岸新建的码头、货栈、商店、客栈如雨后春笋。竹竿巷、大胡同、北大关、锅店街、针市街、侯家后等地逐渐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昨日,记者探访了其中的估衣街,虽是老街名,如今已改造成繁华的商业市场,挂着“百年老店”字号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诉说着这条街巷的悠长历史。
记者了解到,天津曾建有浙江会馆。当年,外地商人来津经商,组织同乡会,在运河两岸建起会馆,如闽粤会馆、豫章(江西)会馆、山西会馆等。据介绍,南方的江浙商帮经济实力较强,商船虽不如闽粤商船大,但一出行总是十几艘甚至几十艘列队而来,亦颇见规模。史称天津所有南货,均由上海、宁波沙船载运而来。早在清初,浙江人就在户部街北原镇仓关帝庙遗址上集资建立了浙江乡祠,这是会馆的雏形,康熙、乾隆年间两次重修。
其中,比较知名在津从商的宁波人有鄞县秦氏、吴氏,慈溪董氏、孙氏、镇海李氏、乐氏等。值得一提的是,清顺治年间迁津的慈溪商人严应翘,其孙严克宽于1870年曾任长芦盐区纲总,其曾孙即严修(严范孙)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因创办天津南开大学而享誉海内外。
记者 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