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总工会旧址 龚国荣 摄
□戴勤锋
演武街位于江东区灵桥南侧,是一条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老街。据史料记载,此街旧名“大校场”,早在明嘉靖年间,这里就是驻扎和训练军队的场所,还是历代御史来宁波时检阅“三军”的地方。清代诗人李邺嗣曾在《鄮东竹枝词》里写道:“往年御史出巡方,定坐江东大校场。一样三军排阵伍,饶歌齐奏献倭王。”短短几句话,就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
大校场设立在江东,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宁波是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自元朝起就饱受倭患之苦。为了巩固海疆,使百姓安居乐业,历代官府在沿海各地区都建立了不少卫所。而当时江东属于城外,地广人稀,很适宜建部队驻训的校场,一旦有外敌从东部侵入,军队还可以利用滔滔江水为甬城铸起一道坚固的屏障。直到民国成立时,大校场还有“周围二百七十九丈五尺”,在当时宁波地区的所有校场中,面积是最大的。校场在平日里除了供官兵们出操练武和举办大型群体性活动(如1906年11月,宁波府在大校场举行了首届学生运动会),还常作为处决犯人的刑场。不过,在漫长的岁月里,除了一些咎由自取、罪该当死的犯人,大校场里也游荡着许多不屈的冤魂,其中就有清咸丰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史致芬。
史致芬是东钱湖渔民,1858年夏天,为反对渔产及农产品交易过程中高额的附加费“过账钱”,率众入城请愿,苦诉无果之下,怒打知府张玉藻。为防官兵报复,史致芬等人遂在东钱湖边竖旗结寨。在短短几月里,起义军火烧演武厅,激战陶公山,攻克大嵩所,一系列辉煌的战绩,使官府为之震惊。后因奸人告密,史致芬被官兵捕获,同年底死于大校场。这次起义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显示了鄞东人民反剥削反压迫的斗争精神。
演武街一带现在已看不到大校场的痕迹,但仔细找寻的话,还是会发现一些岁月的遗存。在演武街口,至今还屹立着一幢砖木结构的三合院,黑色的铁皮门上方,挂着一个黑底金字的牌匾,上书“宁波工人运动纪念馆”几个大字,这里就是大革命时期的宁波总工会旧址。旧址总建筑面积1435平方米,正中主体建筑为三层,一楼是大礼堂,三楼是办公室,左右两侧各有七开间二层楼房,以前分别是和丰纱厂、顺记铁工厂、美球袜厂和米业、邮电、铁路、海员等基层工会办公用房。在三合院当中的天井里,安放着一尊宁波早期工人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王鲲烈士的铜像,那张年轻刚毅的脸庞,让人一看就肃然起敬。
王鲲,1905年出生于江东忠介街。20岁时经人介绍入党,为中共江东联合党支部三成员之一,随后又担任宁波总工会会长。当年,王鲲就是在演武街口的这座三合院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全市工人总罢工,并号召群众在大校场聚会,声讨反动军阀对工人运动的残酷镇压。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反动派,一看威胁利诱不成,便强制查封了总工会办公楼,还将前来交涉的总工会领导人王鲲、杨眉山拘捕起来。两人在狱中受尽酷刑,于1927年6月22日惨遭杀害。宁波总工会旧址是宁波工人运动的历史见证者,在宁波近现代史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旧址现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设置了各个时期宁波工人运动的史料陈列室,供游客参观和瞻仰。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使演武街一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档的住宅楼替代了原先低矮的民房,美丽的江滨公园让居民又多了一个休闲锻炼的好场所,宽阔整洁的江东南路使人们出行更为顺畅。尤其是那座横跨奉化江的琴桥,远远望去,就像一把特大号的竖琴,横卧于江面之上。一到晚上,桥上那五彩的灯光与旁边高楼上闪烁的霓虹相互辉映,使古老的演武街成为了甬城闹市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