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越剧艺术家毕春芳自成流派 有着最彪悍的戏迷

中国宁波网·活动平台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 13年07月15日 09:21

2戚毕联袂五十载,春韵雅歌传佳话

毕春芳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与不少姐妹共过事。鸿兴舞台满师后,因师傅病故,毕春芳开始到别的剧团去搭班。她先后与邢竹琴、徐天红、王文娟、裘爱花、金艳芳等同台演出。直到1951年春进合作越剧团,毕春芳与戚雅仙成了黄金搭档。

多少年来,戚雅仙与毕春芳的名字是被人们相提并论的,而且看她们的戏,必到瑞金剧场。双方合作缘分不浅,她们同年生,同爱越剧,同步学艺,同台演出。两人又都没读过多少书,她们并排坐在瑞金剧场中,听剧团请来的老师上文化课。“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读三长载”,而她与戚雅仙共同合作学习竟达五十多年,远比梁祝长得多呢!

在长期演出实践中,戚、毕两人各自形成了别具一格表演特色。戚雅仙唱腔韵味淳厚,缠绵委婉,善于表现贤淑而多情的古代女性。毕春芳则曲调流畅,音色明亮,扮相潇洒豪放。她们一柔一刚,曾令上海滩成千上万的“戚迷”和“毕迷”为之疯狂。握手、问候、求签名、送献花,有的甚至尾随她们回居住地。其追星的狂热程度,绝不亚于现在的“粉丝”。

1966年文革浩劫来临,合作越剧团被解散,所有人员分配到区属单位工作。戚雅仙到中药厂装药丸,毕春芳去豆制品厂做豆腐干……1979年,静安越剧团成立,戚雅仙、毕春芳为正副团长。剧团重又回到瑞金剧场,《白蛇传》《玉堂春》《王老虎抢亲》《三笑》《血手印》等传统保留剧目,纷纷复演。

重返舞台后,戚、毕合作的第一场戏是《梁祝———楼台会》。毕春芳没想到自己和搭档戚雅仙一亮相,瑞金剧场的喝彩声是此起彼落,久久不能平息。谢幕时,毕春芳含着热泪向观众频频鞠躬致意。

1985年赴香港参加第13届艺术节,可以说是静安越剧团最辉煌的演出了。当时,静安越剧团仅仅是个区级民营小剧团。香港艺术节之所以垂青于她,是因为香港拥有一大批女性“戚迷”和“毕迷”,她们中不少是上海和宁波人。她们不断请求艺术节主席邵逸夫邀请静安越剧团,而邵逸夫又是个宁波人,便很快玉成了此事。

自从剧团到香港,那些戏迷太太们便自发组织起一个“太太团”,并运用她们的社会关系,发动大家去看戏“捧场”。她们天天送花篮,送水果饮料,每场演出结束请吃宵夜。

那些日子里,静安越剧团的剧目和演员名字,在香港的报纸杂志上占据了显著位置。当然,街头巷尾议论得最热的便是毕春芳和戚雅仙了。

戚雅仙已经过世多年了,谈到与老搭档能长期和谐相处的体会,毕春芳说得简单,却很实在。她说:“大家谦让就好,多为对方考虑。如果双方性格暴躁,或都去争名头,在乎自己的名字排前还是排后,那就合作不成了。”

3七十年磨一派,根深叶茂

毕春芳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们谓之“毕派”。自成流派,在毕春芳看来这是个很高荣誉。

毕春芳早期唱腔吸收融合了尹桂芳、范瑞娟的音调,后来在实践中不断揣摩不断创新,通过对上百个角色的塑造,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傅骏先生曾把毕春芳的艺术特色,总结为“三轻”,即唱腔的轻快流畅,表演的轻松自如,还有就是擅长轻喜剧。其中首推的是她的轻喜剧,肯定其在这方面异军突起,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当然,毕派的悲剧艺术也很有造诣,越剧本来就是以这类悲伤缠绵题材著称的。《梁祝》《龙凤花烛》等剧目,毕春芳都演得情真意切。而《王老虎抢亲》《卖油郎》和《三笑》等轻喜剧,则是毕派独树一帜的标识。

她扮演的周文宾、唐伯虎等人物,诙谐幽默,一改往日剧场悲伤沉重气氛,让观众以笑声代替哭声。而时间是对艺术作品最好的验证,《王老虎抢亲》演了半个世纪,基本都是按照毕春芳她们的演出样本。据《上海越剧志》记载:该剧当年在全国曾有三十多家越剧团排演。

有意思的是,《王老虎抢亲》还曾助香港长城电影公司走出困境。当时长城因专拍严肃题材,上座率一直不佳,已经濒临倒闭状态。因为此剧正风靡当时,公司看中它想拍成越剧电影。长城全班人马到上海拍了三天,戚雅仙、毕春芳她们按上级指示全力配合。长城公司摄像、录音后,拿回去让夏梦、李嫱领衔仿演,唱腔则采用了戚、毕原版原声。结果影片发行后,红遍东南亚,长城公司大赚了一把。当时有句戏言:“王老虎”抢钞票抢遍全国,倒是道出了喜剧大有市场的景况。

除了传统戏,毕春芳还演了不少新编历史剧,如《光绪皇帝》《越王勾践》《林冲》等。另外,在现代戏的创作中她也下过功夫,如《祝福》《女共产党员》《一个平凡的母亲》等等。总之,毕春芳认为一个演员要与时俱进,不同时代不同典型,都要能够塑造。

舞台没有不落的戏。如今,87岁的毕春芳说自己演不动了,并借朋友的话幽默地自嘲:“年老了,身上的零件全坏脱了!”

其实,幕后的她也忙碌。在短短几个小时采访中,毕春芳接了四五个电话,有老友从海外打来问候的,有学生汇报演出情况的,她都一一接应。

毕春芳的家庭幸福温馨,老伴胡佩承相濡以沫陪她一路走过人生风雨。两个儿子都在加拿大事业有成。可夫妇俩每次去都住不久,第一次去住了五个月,第二次去住了二个月,第三次去了不到三周,接剧团电话说要去香港演出,便赶紧打道回府。说到底,她还是入戏太深。

根深叶茂,晚年的她虽然不演戏了,但毕派后继有人。杨文蔚、丁莲芳、董蓓芬、王丽珍、戚小红、毕继芳、张镇英、徐文芳、丁素芬、丁小蛙、杨童华、徐宁生、阮建绒、孙建红、王舒雯、李晓旭等等,这些曾经得到过毕春芳指点的弟子,都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舞台上。

越苑青春风,舞台嘉年华。没有比这更令毕春芳欣慰的事了。

包丹虹/文

[责任编辑: 陈慧慧 ]

相关新闻

甬城活动

更多

优惠折扣

更多

宁波影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