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300年四明南词后继有人

中国宁波网·活动平台 来源: 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 13年05月29日 10:11

“雏凤清于老凤声”——300年四明南词后继有人

图为唐雅琴、黄敏、邵品愉三位四明南词新一代传承人,正在听老艺人陈雪芸(左)授课。

她是退休的仓库保管员,她是个体店主,她是还在上学的孩子———她们是宁波的文化瑰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明南词的新一代传承人。在多位老一辈非遗传承人的教授下,四明南词的优美唱段,再次从她们的嘴里流淌出来。记者日前自海曙区文化馆四明南词传承基地了解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曾一度濒临失传、灭绝的四明南词终于后继有人,6月7日,唐雅琴、黄敏、邵品愉三位接班人将在宁波民乐剧场举行非遗专场演出。

四明南词俗称“宁波文书”,据老艺人传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听到后十分赞赏地说:“此乃是词,不应称书。”由此宁波文书改为四明南词,四明南词有实证可考的历史有300多年。然而,这样一件文化瑰宝一度面临失传的窘境。四明南词省级传承人陈祥源告诉记者:“自1982年宁波市曲艺团解散以后的20多年,除个别场合外,四明南词再也没有登台演出。硕果仅存的老艺人都是上世纪50年代考入宁波市戏曲学校学四明南词的一批人,一度全市能唱四明南词的只有7位年近古稀的老人。”

2006年,四明南词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老艺人看到了希望,他们组建了四明南词演出组,通过参加省、市级非遗项目展演以及在媒体上宣传等方式,弘扬四明南词。2011年,在海曙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老艺人依托四明南词传承基地举办了四明南词培训班,吸引了近400名市民前来听课,还从中挑选了一批学员进行定期授课。

挑起四明南词培训班大梁的是有50多年演艺生涯的陈雪芸、钱元明、陈祥源三位老师。陈祥源告诉记者,四明南词集“说、噱、弹、唱、演”于一身,想要学会它,非旦夕之功。而在培训班后面,更有一大批人默默为四明南词的传承奉献心血。有一批热心人对四明南词的历史、书目唱本、曲调进行系统地编辑梳理,出版了书籍,还搜罗《珍珠塔》、《双珠凤》、《双金锭》、《玉蜻蜓》等十几部四明南词珍稀手抄本、油印本。著名南词艺人邵孝洐献出了长期保存的旧时胶木唱片30张,包括著名老一辈戴善宝、何贵章、陈昌浩、周廷发、柴彬章、陈莲卿的演唱片段,翻录成录音带和光盘。这些宝贵的资料成了培训班的教材。

经过近两年的勤学苦练,有三位学员脱颖而出。唐雅琴是退休的仓库保管员,她年轻时曾学过8年甬剧,还自学过京剧、越剧,学习四明南词是她老有所乐的寄托;黄敏是个体店主,六七岁时第一次听到四明南词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传承四明南词视为一生的梦想;年仅12岁的邵品愉在随着母亲到海曙区文化馆听过一次四明南词后,就深深喜欢上了,她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定期学习四明南词,每天睡觉前坚持听半小时老艺术家的录音。如今,这三位年龄差距近半个世纪的新一代学员,已经初步掌握四明南词的基本唱腔、演唱技巧、表演基本功,能熟练弹奏三弦、琵琶,学成多首经典南词曲目,并多次参加省、市非遗汇演。

陈祥源告诉记者:“培养出三位学员是四明南词传承的第一步,四明南词有百多种曲调,乐器除了三弦、琵琶还有萧、扬琴、二胡,演出形式有自弹自唱、多人合唱,学员们还有很多内容需要学习。我希望通过四明南词进校园、建立新一代传承基地以及开展网上培训、讲座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四明南词的传承力度。”记者王路

[责任编辑: 陈慧慧 ]

相关新闻

甬城活动

更多

优惠折扣

更多

宁波影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