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委书记孙忠礼接受记者采访(齐鲁网记者 李聪格 摄)
齐鲁网潍坊9月24日讯(记者 满倩)齐鲁风雅之风加上漠北的冲天豪气塑造了青州刚柔相济的性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代代青州城的历史变迁,历经风雨,悠悠南阳河畔,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24日晚,“多彩十艺·文化山东 全国网络媒体齐鲁行”采访团一行来到青州北门古街、宋城,实地体验一座老城的新生。
青州市委书记孙忠礼告诉齐鲁网记者,通过政府买服务,文化进社区,极大的提高了市民的素质。
政府买服务一年上千场文艺演出进社区下村镇
今年60岁的刘大爷,家住青州市火车站附近,距离宋城大舞台有五六公里的路。由于身患残疾且独居,刘大爷此前很少出门。但自从有了宋城大舞台的群众文化演出,刘大爷骑着他改装的残疾人自行车,场场不落。
“一个人,孤单寂寞,我以前都不出门。”刘大爷说,“现在有这个这么好看,我天天来,觉得生活有意思多了。”
“宋城大舞台”是青州市重点打造的文化惠民项目,青州市市委书记
孙忠礼说,目前,通过“宋城大舞台”这个品牌,每年会有上千场文艺演出进社区农村。
“群众文化在青州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政府要推动,要进行正确的鼓励,我们现在成立了十大文艺团体,二十多家非遗公司,做到政府买服务,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孙衷礼说。
传承古城文化惠及青州群众
“青州的建城史比较早,我们最近这几年注意挖掘青州的古城特色,把青州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结合城市建设,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群众办实事。”
孙忠礼向记者介绍说,“今天晚上各位记者在北门大街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表演,还有我们现在开展的千场文艺活动进社区、进农村,这都是为了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让失传的‘非遗’项目失而复得再放光彩。”孙忠礼表示。
据介绍,为了破解千城一面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树立文化建城新观念, 青州市通过保护和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依托独具魅力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收藏青州现状,发展文化青州,实现城市化。在保护古城的同时,青州市还通过政府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拨出500万元经费,挖掘开发了青州花毽、青州挫琴、撂棒槌等1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天天为游客提供免费表演,并义务传授各种技艺,使濒临失传的民间传统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传承。
记者体验手工纺线:有意思 有意义 有收获
日落黄昏后,月上梢头,穿过有着1500年历史的北门大街,顺着南阳河畔来到城中宋城,踏着青色的石板砖街道,飞檐高挑的门楼店面,古街内满满都是各种古玩字画店铺,行程十里,在政府文化部门的扶植下,还有一群“活宝”,有推车打担的、虎头鞋脑针线活的、纺线的、说书的、捏面人的、抖空竹玩杂的、做风筝的,还有山东快书、青州挫琴、满族八角鼓、青州花毽……这些 “非遗”项目使这条古街充满了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及文化气息。
“有意思、有意义、有收获,”采访之后,人民网记者宋翠感慨万千,“有意思的是宋城整个建筑风貌都基本尊重的宋代以及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并且有大量传统非遗项目的表演,引人入胜。有意义的是,当地政府在开发这一地区的同时,通过对老百姓历史旧宅进行保护性修复,同时结合景区资源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惠民活动;有收获则是在这里的采访,让全国的媒体记者进一步了解了青州,了解了山东。”
“磨剪子嘞戗菜刀……”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74岁老人陈耀东,洪亮的吆喝声响起,一个千年文化古城的历史风貌,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焕发出绚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