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花毽 见习记者 马俊骥 摄
拉弦乐器“活化石”青州挫琴表演 见习记者 马俊骥 摄
青州宋城一隅夜景 见习记者 马俊骥 摄
原标题:综合手段保“非遗” 宋城让古艺术“活”起来
大众网潍坊9月24日讯24日的晚上秋高气爽,“多彩十艺·文化山东—全国网络媒体行”采访团记者来到位于青州宋城的非遗文化展示一条街,在这条长长的古街上布满了山东快书、青州挫琴、满族八角鼓、青州花毽等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展演台,每个展台前艺人们都向游客展示和表演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位民间艺人正在演奏的一把琴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琴造型独特,琴身呈半圆筒形,琴师手持琴弓,将琴抱在怀里,靠在肩头,右手“执弓寻弦”,左手腕时而转动,时而高抬,“送弦迎弓”……一曲优美动听的《鸳鸯扣》,从琴弦指尖流淌出来。这种琴就是青州“搓琴”,被称为拉弦乐器中的“活化石”。
据考证,搓琴是古时“筑”的后代,是一种在中国古代乐器史上已经濒临消失的乐器。它的出现,使中国拉弦乐器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500年。目前,在宋城内演奏这种乐器的琴师有约80人,古老的挫琴已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挫琴不远处,围观的人群中不时传来一阵阵喝彩声。只见三名脚蹬特制毽靴的青州花毽艺人围成一圈,时而跃起飞踢、时而身后钩踢,色彩鲜艳的毽子像被赋予了生命,如同彩蝶上下翻飞,让人眼花缭乱。
青州历史悠久,一些老传统、老技艺流传很多。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七八年前,青州市便成立了专门机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利用2年的时间,对辖区内的非遗资源开展了一次全面普查工作,对所有普查项目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档案化管理,对保护项目的原始资料、手稿以及实物等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方法,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建立了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
为整合非遗资源,该市还建成了山东省第一家,也是全国第一家县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博物馆——“山东青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目前,青州花毽成功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撂棒槌(青州府花边大套)、青州挫琴、满族八角鼓、青州石砌房营造技艺等5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另外,还有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记者 张帆 见习记者 马俊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