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隋堤,是隋唐运河的一段遗存

中国宁波网·活动中心  发布时间:14年05月22日 09:30

这段隋堤,是隋唐运河的一段遗存

记者在索须河畔采访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原馆长张振明。胡龙召摄

□记者 张磊杰

从地图上看,隋唐大运河就像书写在中华大地上的一个巨大“人”字,北上的永济渠和南下的通济渠犹如一撇一捺。在这个“人”字里,洛阳是顶端,大运河郑州段正好是撇捺相交的重要部分。

隋唐运河由于历史久远,以及黄河多次改道,留存的遗迹已不多。在郑州境内还存有哪些能看到的遗迹?运河鸿沟是否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刘邦项羽划分楚河汉界的鸿沟?运河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哪些不朽的文明?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对大运河郑州段的走访。

隋唐大运河的地上遗存很罕见

“郑州处在隋唐运河的发轫地带,宁波则是京杭运河的入海口,可谓我在运河首,你在运河尾,两两相望!”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原馆长张振明是大运河郑州段申遗项目顾问,得知记者从宁波而来,他用十分诗意的说法拉近了两地的距离,让人倍感亲切。

张振明说,入选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立即列入项目”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确切而言是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主要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包括现存地面的索须河部分河段和掩埋于地下的惠济桥段,全长约16公里。

在张振明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位于郑州市区北部的索须河河段。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流映入眼帘,不少市民在此悠闲垂钓。“这就是保存至今的大运河通济渠河畔,我们现在所站的河堤也叫隋堤。”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中曾盛赞“隋堤烟柳”景色:“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记者眼前就是相似的景象。

漫步索须河段,张振明说,“这条罕见的地上大运河遗存,不仅真实地记录了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原貌,而且现在每到7、8、9月的汛期,还发挥着泄洪、排涝作用。”由于大运河的存在,郑州的水系很发达。一直到宋代,郑州市内河流纵横,当时的郑州颇有江南水乡之韵味,这些都是沾了运河的光。

郑州段运河多附属遗产

在张振明看来,郑州段运河对通济渠意义重大,“不但运河本体清晰,有索须河故道,还有保存比较完整的附属遗产,如表明运河走向的惠济桥,另外运河的相关遗产亦特点鲜明,例如历史上因河而兴、因河而衰的城市荥阳故城,保存至今的工业遗产古荥汉代冶金遗址,运河边的民俗文化等。”

在数公里长的荥阳故城古城墙遗址,记者看到除东城墙已湮没在沧桑岁月里,其余三面城墙相对完整,尤其是西城墙高近12米,最宽处约30米。高耸的城墙印证着张振明的话,“荥阳故城是一个应大运河而生的城市,曾在历史上辉煌一时,有‘天下名都’之称。”

战国时的魏国在荥阳开凿了鸿沟,自荥阳引黄河水流向东南,与淮水、泗水、济水、汝水等汇合,把荥阳同陈(今淮阳)、山东的定陶等城市以及江淮一带连成一个商业贸易网。鸿沟既可以用于水运,又能灌溉农田,在战国至秦汉魏晋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对促进郑州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而后世的通济渠就是在鸿沟的基础上疏浚开通的。

汉代冶铁遗址也位于荥阳故城。张振明告诉记者,这是汉代河南郡铁官管辖的第一冶铁作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上的荥阳故城还诞生过一位传奇人物。公元前205年,与主子长相酷似的纪信随汉王刘邦据守荥阳,项羽率军进攻,对垒一年有余,相持不下。项羽采纳范增建议,夺汉甬道,汉军乏食,危在旦夕。纪信虚张声势诈为汉王,夜随两千铠甲女兵自古城东门出,谎称降楚。真刘邦则借机带数十骑出西门遁去,项羽怒烧纪信。后人并没有遗忘这位忠义之士,文景之治时,封他为“城隍神”。“老百姓敬重纪信将军,郑州每年热闹非凡的城隍庙会就是力证。”张振明说。

据悉,郑州市的荥阳故城城址、古荥冶铁遗址、纪信墓及碑刻、荥泽县城隍庙等已被确定为申遗的后续列入项目。

运河鸿沟非“楚河汉界”

通济渠是在鸿沟等旧有河道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鸿沟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由战国时的魏惠王开凿,在其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黄淮间的主要交通线路之一。

张振明说,学术界一般把鸿沟视为中原最古老的运河,比最早的运河江苏邗沟晚了约150年。“但也有传说认为,鸿沟最早开凿于大禹治水时期。”

不过很多人对“鸿沟”一词的认知,源自发生在古荥阳汉霸二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公元前203年冬开始,刘邦、项羽连番征战,最终项羽被迫与刘邦约和,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而事实上此鸿沟确切的称呼为“广武涧”。

作为运河的鸿沟,是从中原到江南的这条沟通南北水系的总称。

51YES网站统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