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环论坛首讲之四: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来源:宁波环保 发布时间:2018-04-28 编辑:陈慧慧

  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郑进达在1月24日举行的首次甬环论坛上表示:当前的环境保护工作状况,可以说是“这是环境保护工作最好的时期,也是环保工作压力最大、挑战最大的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正处在一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的时期,对于我们每个环保人来说,将迎来精彩的芳华时代,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为什么说这是最好的时期?

  一是领导空前重视。我用了“空前”这个词是不为过的,是很贴切的,大家都知道,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总体定位、基本理念、目标指向、关键举措等诸多方面,仅2016年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环境保护的批示达800多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达60多件。2017年从全国“两会”到党的十九大等各类重大会议,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屡次成为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更是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切与嘱托讲到哪里。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把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把“美丽”写入国家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一系列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新部署,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根本保障。

  我们还注意到,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了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围绕高质量发展,并再次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深刻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农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这些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也是我们做好环保工作的信心所在、动力所在、支撑所在。

  二是民众深度关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过去“盼温饱”“求生存”,现在“盼环保”“求生态”,生态环境在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推进生态文明之路,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和追求。可以说,现在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觉醒程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维护生存权的意识也更加强烈,不仅停留在关注一般的面上了,而是深度关注,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些可以从近年来的群众环境信访、网络舆情等数据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我市来看,这些年环保信访量也一直高位运转、居高不下,年均信访量达到1.4万余件(2013年12345件、2014年14518件、2015年14842件、2016年13674件),2017年更高达16367件,当然这里有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的因素。但辩证地看,群众的投诉越多、呼声越高,意味着环境保护的推动力量和社会基础也越强,也说明群众对我们环保部门的信任,为我们治理环境,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供了精准依据。我到局里工作以来,也接到过群众的来电,收到了信访件,接待过登门上访的群众,我觉得这是群众对我的信任,每个问题都认真地处置,绝不敷衍应付。

  三是工作举措超常。这几年来,国家层面对抓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向越来越清晰,有一种改善环境的强烈愿望和不解决问题绝不罢休的坚强决心。

  首先是抓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把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已经上升到政治高度。通过首轮督察,直接推动解决了8万多个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累计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决心之大、力度之大空前未有。去年我们也经受了问诊把脉和检验。中央环保督察之所以影响大、成效好,达到了中央满意、地方服气、群众点赞的效果。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把中央督察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安排;二是紧盯党委政府,发挥督政功能,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来,立行立改;四是充分公开透明,每个问题都向社会公开,保障监督权;五是严肃问责追责,不管是当下的还是过去的,有责必究。

  其次是抓重点区域、领域的强化督查,环保部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从全国抽调5600人,在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通过督查,抓实抓细抓好“大气十条”收官。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达到了58微克/立方米。环保部还从全国抽调力量对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地和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进行了一次拉网式、全覆盖的异地执法检查,这些专项攻坚行动形成了强大的震慑,极大地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再次是政策出台密集。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从顶层设计出发,准确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出台了40多项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改革方案,大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6方案,细到《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方方面面,“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日臻完善,对于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国务院也相继出台了水、气、土“三个十条”,从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考核标准、责任追究等方面构建了污染防治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全国人大加快环境法律修订工作,新修订的环评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全面实施,“两高”也多次出台司法解释、意见和规定等,大量法律法规的修订实施,构筑了严密的环境法治体系,为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制支撑。

  具体从我市来看,存在有利的条件主要有:

  一是生态文明的共识逐步形成。各级各部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减少;社会各界参与生态环保的热情持续高涨,绿色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普遍形态。

  二是环保基础的功能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工业园区、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设施体系,而且还在不断的建设提升中。此外,我市工业企业基本实现园区化布局,聚集程度比较高,这也为我们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多方协同的动能加速凝聚。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来统筹谋划,并连续多年把重点环保工作纳入十方面民生实事工程来抓落实。各部门协同抓环保的氛围也日益浓厚,在工作部署上协调并进,在工作规划上有效对接,在工作举措上联动联通,在工作任务上同向发力,环境保护格局正从环保部门的“小环保”向党委政府的“大环保”转变。

  四是环保队伍的战斗力不断增强。过去一年,全市环保系统经历了高密集的各种检查,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察,大家讲大局、讲奉献,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整体素质,全系统“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日益增强,“一股劲”的实干精神日益弘扬,“一家人”的团队氛围日益浓厚,为促进环保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有利形势,紧紧抓住并用好环保机遇期,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为什么说是环保工作压力最大、挑战最大的时期?

  我们分析,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

  第一,来自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提升期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要体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这个时期,给我们环境管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推进环评制度改革、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执法监督上下更大的力气,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更大作为。这个时期,有些地方绿色发展理念正处在转型期,思维惯性一时难以得到根本扭转,甚至还会存在绕开环境求发展的不良思想,片面追求GDP,被动应付环保工作,这无疑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潜在的挑战。这个时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会处在观望徘徊的状态。尤其是像宁波这样一个国土面积的污染负荷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重工业比例偏高、能源结构不尽合理、传统产业占比多的城市,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任务艰巨,面临的环境风险和挑战更大。

  第二,来自环境保护进入换挡加速期的挑战。这个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目标提速。当前,党的十九大已经明确要求2020年全面决胜小康社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环境突出问题,这意味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任务全面提速,而且还有时间表。另一个是工作节奏加快。国家层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部署频度之高、推进之快都是超乎寻常的。这些无疑都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提出了新挑战。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振精神,增强工作紧迫感,采取更加科学、有力的措施,既要有阶段性工作攻坚的部署,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好环境保护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守好环保阵地、写好美丽画卷。

中国宁波网(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7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