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蒋氏“四勿”家训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2016-11-17 编辑:陈慧慧

  余姚蒋氏家训“四勿”由来:

  兰风蒋氏有一座家庙,目前座落于余姚市黄家埠镇华家村前蒋自然村。家庙前面还有古堤岸的遗迹。那家庙叫“四勿祠”,一般人惯叫“陟塘庙”,奉祠宋朝当过御史的蒋岘先生。祠内立有“四勿”公碑一块,刻有十二字兰风蒋氏家训——“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田、勿问舍”,至今仍保存完好。什么叫“四勿”呢?那就是《论语》里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句话。宋代御史蒋岘(人称“四勿先生”)把这“四勿”改为“勿欺心,勿负主,勿求田,勿问舍”,作为处世格言,用以自勉,并作为家训教育后代。兰风蒋氏“四勿”家训中勿欺心,指不要有欺诈之心,遇事按儒家规矩行事;勿负主,指头脑清醒,心中自有圣贤主张,明白人品重于能力;勿求田,指心存天下,不作田舍翁追求买田地;勿问舍,指心想国家大事,不追求豪华的住宅。(来源于《辞源》及历朝的历史典故词义。)

背后故事

  蒋氏家世来源

  蒋氏出自姬姓,是上古时期的周朝王族。西周时有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有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之北,称为“周公”。他辅佐武王灭商后,分封于鲁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即由周公执政。周公的第三子姬伯龄,于周成王时进京召拜,封国于蒋,成为诸侯国蒋国,即今河南固始县。姬伯龄娶齐国姜文公之女为妻,生育繁衍,后世遂以蒋为姓,以姬伯龄为蒋氏一世祖。周公的其他几个儿子,亦各封于邢、茅、胙、祭等地,后世亦各以封地为姓。春秋时期,蒋国被楚国所灭。蒋氏后世有居江南毗陵的,至明正德五年间,因有杨虎跋扈,偶起兵灾,发生变乱,蒋氏即举家避难至徽州桐岩山,遂为徽州人。自后子孙繁衍,星罗棋布,各居一方,有居剡邑康乐乡的,有居奉川禽孝乡的,有居宁海朱开乡的,有居明州鄞县的。其中有八十三世孙蒋?,曾迁居到余姚兰风乡暂居,到他的儿子蒋光又徙居到奉化,传至九十五世孙圣求公时,又由奉化迁回到余姚兰风乡。

  九十五世孙圣求公迁居余姚后,生有二子,长子蒋海,住兰风后宅,世称老蒋村,即为蒋梦麟的直系先祖;次子蒋泽,住兰风前宅,世称前蒋村,两村相邻,相距仅二百馀米。按理,是圣求公始迁居余姚,理应以圣求公为迁姚一世祖。但由于历遭兵燹,玺谱无存,失传两代,只好以祠堂昭穆世次,尊奉圣求公的玄孙,即第九十九世祖初一公为余姚蒋氏一世祖。按此推算,蒋梦麟即为余姚蒋氏第十六世孙。如由周代蒋氏一世祖姬伯龄算起,是第一百一十四世孙。

  蒋梦麟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谱名德铭,字兆贤,号孟邻,笔名唯心等。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华家村后蒋自然村人。著有《西潮》、《新潮》、《学问》、《文化的交流与思想的演进》、《孟邻文存》等。先后担任浙江临时政治会议委员兼秘书长、兼任浙江省教育厅长,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校长,浙江大学首任校长,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大常委,国民政府首任教育部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副董事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

  1964年6月19日,病逝于台北,葬于阳明山公墓。

  学贯中西

  蒋梦麟出生于小康之家。6岁时就在蒋村家塾接受传统启蒙教育。11岁时入绍郡中西学堂,而后就读于浙江省高等学堂和上海南洋公学。18岁那年孝取光绪二十九年(1903)秀才。22岁留学美国,在美国9年,先后在加州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主修教育,获得博士学位。可谓学贯中西。蒋梦麟认为:中国人所建立的道德体系和道德观念,如忠、孝、仁、义、诚、信、中庸、谦虚等等,曾使中国人诚实可靠,使中国社会安定平静,并使中国文化历久不衰……所以,他积极主张中西文化的事例,从而创造中国的新文化。回国后的数十年里,学贯中西的求学经历以及深厚的国学基础为蒋梦麟在教育领域的开拓创新、中西融会贯通推动中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勤勉务实

  蒋梦麟先生为北大和民族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在北大任职的数十年里,适逢内忧外患,国家动荡,他与北大共命运,任劳任怨、甘挑重担。每日所思,皆为如何建设北大的问题。他崇尚学术、尊重人才。在胡适、傅斯年、丁文江等人得协助、配合下,致力于北大中兴。即便是在极其困难条件下,他也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多方吸引优秀人才。“至少也要维持北大的生命,绝不让他中断。”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而事实上,正是他的勤勉务实、大胆改革,积极实施以“校长治校、教授治学、学生求学、职员治事”为核心的改革举措,终使北大人才云集,学术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教育与学术中心,在现代中国教育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

  勇于担当

  蒋梦麟先生于1919年7月,受北大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之委托北上代理校长。及至之后数年里,先生三次临危受命担任北大代理校长。时值“五四运动”影响,学生思潮澎湃,中西方文化碰撞之激烈尤甚。作为蔡元培先生的得力辅助者和后继者,蒋梦麟先生以其独特的胆识与见解,在北大艰难建设时期发挥了中坚作用。1930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蒋梦麟为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在蒋梦麟执掌的15年间,国家内忧外患,北大举步维艰,但蒋梦麟恪守北大精神,大胆改革,勇于担当,克服重重困难,殚精竭虑,成为北大关键年代的掌舵人,巩固了北大在中国教育界的地位,并为北大最终发展成为全国教育与学术中心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正廉洁

  “慎言慎行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是蒋梦麟先生的真实写照。他长年身居高位,收入也不低,生活却并不奢侈。做了多年的校长和单位负责人,也从无贪污腐败行为,更是对贪污腐败和贿赂等行为深恶痛绝,对于拒绝贿赂的行为大加赞赏,具有中国文人传统的“清正廉洁”之美德。此外,蒋梦麟十分赞赏能够保证和促进职员清廉的组织制度。“公生明,廉生威。”一生从无任何贪污腐败之行为的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政府和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坚守良知

  蒋梦麟先生身为校长,有着知识分子的传统原则和铮铮傲骨。治学期间,他曾对各学院负责人说:“辞退旧人,我去做;选聘新人,你们去做。”可见他的敢于硬碰硬,敢于较真,敢于不怕得罪人。蒋梦麟先生在任时,适逢国难连连,在“9.18事变”、中日长城之战、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五省自治”等一系列事件中。他多次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中。为此,日本特务曾威逼利诱,“请”他去东北,被他义正辞严的拒绝了。他的好友曾如此评价:“别看蒋梦麟瘦瘦弱弱的,骨头却比钢铁还硬。”因此,他也被人称为“郭子仪第二”。作为一名优秀学者和教育家,蒋梦麟先生那不畏强权、坚守良知的品格令人感动。

返回活动首页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宁波网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