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塘溪镇上周村梅溪周氏家训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2016-11-17 编辑:陈慧慧

  家训精选:

  古人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子孙能思善所当为,恶所当去。存心正直,处事公平,不妄不诈,斯成贤子贤孙。

  勤俭乃起家之本,自壮及老当力守之,勿因富贵而生逸乐好奢,不违家训,家保身全,受益无穷。

  子孙生而能言,以至初学,亟须教训。

  辨其资质之高下,应读书者读书,宜务农者务农,工商生理,各安本业,慎勿任其游惰,玷污家声。

  祖宗祭祀,春秋生卒,四者为大,随时备供,不可缺忽,世或有亲在而庆生,亲死而止奠讳者,非孝也,至逢讳曰诞期,而不一供及者,大不孝也,慎之勉之,莫蹈恶辄……

  梅溪周氏宗训,一是突出与人为善,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思善去恶;正直为人,公平处事,做贤良之人。二是倡导勤俭起家,勤劳立业,不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要终身坚守。三是重视教育,主张因人施用。凡会开口说话的孩子,须接受初级学习。根据人的聪慧资质和特长,会读书的给予深造,适宜务农的要安心去从事农业生产。无论务工经商各业,要安心敬业,千万不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惰人。此外,宗训还强调要孝顺祖宗长辈,每逢重大节日和生日、忌日要祭祀,健在的要庆生祝福,忘祖弃亲被称为“大不孝”。宗训在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对山村民众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条约,从历史层面上来观照,这对当地族群的成长、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善良、忠厚、勤劳、节俭、正直、淳朴”是梅溪周氏族人的显著形象特征。清代沈镐曾赞曰:“鄭东有上周岙,翔凤乡之名区也”“人才挺生不偶”“人杰地灵间不诬也”。

家风故事

  一腔热血爱国情

  国际著名的昆虫学泰斗周尧〔 1912—2008〕,自小秉承“正直”“公平”的宗训,充满一腔爱国之情。十来岁在咸祥球山书院求学,受到象山籍教师黄国材、黄国梁兄弟的启发熏陶,聆听了岳飞、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爱国传奇故事,阅读《水浒传》《七侠五义》等武侠小说,并接受了近代历史教育。当时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局面,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平时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拳术,舞剑弄刀,梦想外御强敌以保国,内行侠义以除人间不平。1926年,14岁的周尧获知广州是北伐革命策源地后,热血沸腾,口袋装着仅有的四毛钱,从象山港渡船,欲投奔广州参加北伐革命,第二天被严父从象山追回,家里的祖母和母亲已经整夜哭红了眼睛。但他心有不甘,奋笔疾书:“象港风狂海浪汹,颠波片舟渡顽童。阻程岂为双亲泪,魂梦何时到广东? ”这颗爱国心灵从此萌发,伴随他一生坎坷经历。

  1927年,周尧在宁波中学读书,看到外滩码头洋人毒打中国苦力,在宁波街头横行不法,他小拳头捏得咯咯作响,眼睛冒出了愤怒的火光。于是积极参加了当时纪念“二七惨案”、取消不平等条约等游行和街头活报剧的演出。在报刊副刊上发表文艺作品,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被学校当做“危险分子”看待。因此初中毕业考试虽名列班级第一,但没有被录取。他父亲只好将他转人匡互生先生创办的上海江湾立达学园〔一代名师李叔同、丰子恺、夏丐尊等都曾任教此校)高中部,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看到上海外滩黄浦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非常气愤,与同学一起偷偷在牌子上砸烂泥。并积极上街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

  1932年,周尧考人江苏南通大学农学院,在“九.一八”、“一二.八”事件影响下,周尧与同学们经常一起谈论国事,常常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主动参加学校学生会组织的请愿活动,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收复失地。为了练武健身,随时保国,他在宿舍里添置了大刀、棍棒和长矛。他和唐高远等同学组织了一个“跑到队”,以胳驼图案作为队旗,并和傅云鹄同学合作编写队歌,套用《苏武牧羊》的调子,由他填词:

  要雪东亚病夫耻,要炼体如钢,要锻铁心肠;活泼泼,气昂昂,准备赴沙场。雄心惊倭寇,壮志吓蛮邦;徒步千万里,发籾若飞徨。愿男儿奋起猛进莫颓唐!眼看旧山河,破烂已无多。大丈夫,莫蹉跎,赶快去沉疴!我们组织了跑到队如何?越野比赛也,精神如骆驼,驱逐倭奴,光复山河,共唱凯旋歌!

  在大学期间,他的体魄得到了锤炼,爱国心进一步升华。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吞噬了祖国半壁河山。远在意大利留学的周尧,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决心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一天,他在意大利朋友家走访,有人认为他个小机敏,是日本人,就对着他夸张地说:“你们日本人真厉害,一口就把半个中国吞掉了。”周尧一听怒不可遏,凭着多年武功,一拳将那人打倒在地,大声斥责:“我让你尝尝中国功夫的厉害! ”那人大惊失色,恍然大悟,随后逃之夭夭。这段时间,周尧十分痛苦,昼不能静,夜不能寐,每晚拔剑起舞,狂歌当哭,再也无法在实验室安静下来。他找到恩师西尔维斯特利教授:“老师,我要回国抗日!”老师非常惊讶:“你已经很有成就了,想放弃昆虫事业?”周尧义无反顾地回答:“老师,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最后恩师折服了:“去吧,回到你美丽富饶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去吧!你可以免去论文答辩。但千万不要放弃昆虫事业,希望战争结束后你能终生献身昆虫科学,为你的祖国争光! ”于是周尧乘上邮轮,横穿地中海,经过30天的颠沛,赶到广

  州,加人到地方军187师抗日队伍。7天后部队开赴前线,每天行军近百里。在河南汤阴,周尧一身戎装,在岳飞碑前留影壮志;在兰考、开封前线,与日本侵略者交战,十分勇敢。不久,师长彭林生和地下共产党员的参谋长发现他是留学博士,劝他退出前线,于是下命令叫他护送一批文件到后方,他被迫服从退伍。回到重庆,沙孟海先生知道后,把他安排到中英庚款川康科学考察团工作。一年后,他又收到了西北农学院教授聘书,时年27岁。从此,抱着科学救国的激情,扎根西北高原70载。而他的爱国激情从不衰退。十多年后,朝鲜战争爆发,他竟抢先报名,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他在科学研究中,创立了“周尧民间外交三原则”,据理力争,在国际合作中收回了在战争中被掠夺的一批珍贵的昆虫标本。周尧坚贞的爱国情怀,一直贯穿在他一生从事的科学事业中。

  百年敬业昆虫学

  周尧天生是一个昆虫迷。少年时的周尧热爱大自然,钟情昆虫世界。孩提时代,在山清水秀的上周村,他热衷玩虫类,上私塾时,一放学,书包一丢就去捉蝴蝶、捕蜻蜓。有一次上山打柴,专心玩起了斗芫菁虫,打柴也忘了,中饭也错过了,父亲上山寻找,一看这情形气得不行,飞起一脚,把他踢得滚下了山坡。但他迷上昆虫痴心不改,以致得了个村人皆知的“拗牛”的外号。

  1935年在南通读大学时,他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昆虫学会一昆虫趣味会。他带领会员到宁波东钱湖、四明山、奉化雪窦山等地采集标本,考察生态。许多当年的会员,后来成为我国现代昆虫科学的权威专家。他创办第一本昆虫学杂志《趣味的昆虫》。他用心编写文章,亲自动手排字印刷,自费出版发行,一心要建立自己国家的昆虫科学体系。由于他的努力,未毕业就成了著名昆虫学家尤其伟先生的助教,并经常为他的昆虫教材绘插图。

  农学院毕业后,他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昆虫科学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于是立志改变这一现状,抱着科学报国的理念,他带上200多号昆虫标本,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四明公学王伯元先生等资助下,远涉重洋,来到意大利拿波利大学,拜师于世界昆虫分类学权威西尔维斯特利教授。这位老师曾两次来到中国,非常喜欢中国。他看了标本,问了很多问题,周尧扎实的昆虫学知识基础,使他很满意,收下了周尧这位唯一的中国学生,并十分器重。导师建议他重点研究介壳虫,以解决中国农业生产上的虫害问题。根据导师制订的《昆虫学家十诫》,周尧在这里受到了十分严格的训练。他以刻苦的精神和坚实的基础知识,很快完成了博士论文《透明介壳的重记载》和学术报告《中国圆质蚧一新种》及《菜蛾的研究》。博士论文发表在研究所的学报上,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赞赏,受到意大利昆虫学界的关注。

  周尧回国后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战乱时条件差,没有参考书,他凭脑子回忆;没有教材,他自己编写。他绘制的昆虫图准确精美,既是科学成果,也是艺术作品。有人将他的昆虫画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韩美林的小动物相媲美。如今宁波周尧昆虫博物馆收藏陈列了几十件昆虫画精品。一次当他看到美国人赫华德写的《应用昆虫学史》一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提到中国,心里非常难受。新中国成立后,他决心为中国人争气,1956年起,他开始从事中国古代昆虫学史研究,废寝忘食地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从《诗经》《尔雅》《本草纲目》到各种地方志、风物志,以及稗官野史,他都仔细查稽,经过浪里淘沙一般的搜集考证,终于系统地总结、整理出我国古代以来在益虫利用、害虫防治和昆虫研究等方面的辉煌成果,编著成我国第一部《中国昆虫学史》,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中国的昆虫科学研究比欧美早10多个世纪。以后他又编写了《中国近代昆虫学史》《中国现代昆虫学史》等重要著作,在学术理论上开创并奠定了我国昆虫科学的研究基础。

  周尧平生热爱家乡,嗜好宁波海鲜是他一生抹不去的印记,他常为毕业分配学生作报告,第一句话就是:“我出生在鱼米之乡的宁波。”他是从心底里盼望着回家乡工作。解放前,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专门致信邀他来杭州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农业大学曾多次想调他,但他舍不得西北农大的昆虫研究事业,从此终生扎根黄土高原。他目睹中国现代昆虫分类学落后的现状,我国的昆虫种类至少有15万种,但解放初已知的只有2万多种,家底不清是个严重的问题。而已知的2万多种中,95%是外国人研究的,并以外国人名来命名,中国人自己定名的不到5%。这给周尧心里带来极大的伤害,他决定改变这种科研落后的状态。因此,70多年来,他带领同事和学生七上太行、九上华山,穿新疆、下海南,足迹踏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祖国大地。采集昆虫标本120多万号,发现蝴蝶新品种250多种,其中56种以他的姓氏命名;建立昆虫纲21新亚目,15新总科,发现372新种。先后发表昆虫学论文220多篇,编著出版昆虫学等著作30多部,形成了在昆虫分类方面系统的见解和理论体系,创办了国际性学术刊物《昆虫分类学报》,成为我国和世界昆虫分类学界的权威。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受农业部委托,成功研究和防治小麦吸桨虫,消灭了具有毁灭性的小麦吸桨虫害,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的奖励表彰。70多年来,他辛勤教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昆虫科学人才,活跃在我国科技战线上。他坚守“爱国、敬业、惜时、乐群”的人生宗旨,立足小昆虫,开创大事业,做出大贡献。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1996年,鄞县人民政府专门建立了周尧昆虫博物馆,以弘扬他的爱国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2010年10月,塘溪上周村周尧故居陈列开放。

  舍家为国建奇功

  梅溪周氏行第排行,可谓是一则全面系统的家训,使上周村众多的周姓子孙自小受到热爱国家、忠诚事业的思想熏陶。中国首次前往南极科学考察的领导者之一的周志祥一生,就是极好的证明。这位自小在山村里长大的农民儿子,青少年时孝敬父母,好学勤快,为人热情宽厚,深得左邻右舍赞赏。1958年12月,他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应征人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由于表现出色,两年多后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东海舰队4275部队副艇长、艇长。尽管身在部队,但只要有探亲假,他都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回家陪伴长期患病的父亲。1969年,为了加强我国的海洋调查,周志祥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从军事战舰转到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工作,先后担任艇长、政治干事。1971年起担任我国新型海洋调查船“实践号”副政委、政委,参加东海大陆架调查大会战。由于他出色的指挥、正确的领导,科研调查取得了圆满成功,其个人荣立三等功。1980年10月起,周志祥担任我国首艘远洋调查船向阳红10号副政委、政委。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和卓著的功绩,1982年当选为中共十二大候补代表,赴京参加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3年开始,他先后三次南下太平洋,参加我国首次地球同步卫星发射试验任务。1984年11月,他奉命率向阳红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出发,执行我国首次南极考察的光荣任务,历时半年。他与全体科考队员,在我国科考船设施还不够先进的情况下,战胜重重困难,确保航行顺利。尤其是在太平洋航行途中,科考船发生严重故障,他身先士卒,迎着狂风巨浪,在现场与同志们一起排除故障,直至安全抵达南极。在南极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他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有条不紊地领导科学考察任务有效进行。1985年4月,我国首次南极考察任务圆满完成,周志祥不居功自傲,谦让记大功,最后接受组织上给予的二等功荣誉称号。他长期外出执行远洋调查和测试任务,忠诚于国家海洋调查事业,擅长政治思想工作,先后两次被国家海洋局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党员领导干部荣誉称号。1991年、1994年,又两次赴太平洋执行东方红号卫星长三甲火箭发射海上遥测任务。他带领全体船员,周密细致地工作,再次出色地完成了遥测任务。1994年7月,受到表彰,被评为全国百名人民好公仆;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担任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党委常委、纪委书记。1996年4月,被国家人事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国模范军人转业干部光荣称号。由于长年不辞辛劳,勤奋地工作在我国海洋考察岗位上,舍小家为国家,他照顾不了身患绝症的妻子,自己也积劳成疾,于2013年因病辞世,去世后人葬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返回活动首页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宁波网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