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唐翰朱氏凤山公训言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发布时间:2016-11-17 编辑:陈慧慧

唐翰朱氏凤山公训言:子孙若到贫时,良田可卖一点,心田断不可卖。

故事

  象山泗洲头唐翰朱氏,宋理宗(1225-1260)始祖朱崇道(元七)从永嘉珍川迁至象山唐翰,历700多年、28代。家族以耕读传家,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遍布于泗洲头西洋横埕、中央岙、岭脚(凤村)、田边、花洋、井坑、荷欣村及原来墙头仓岙等县内各地,号称“十里朱”。明代嘉靖年间出了一对抗倭父子:朱汀与朱友章。

  嘉靖年间象山倭患严重。三十三年(1554)一股倭寇侵犯赤坎,驻扎在李家岙,并四出大肆掳掠。泗洲头朱汀多勇力,素好剑槊。闻听倭寇入侵,便与好友王永希、儿子朱友章商量,决定捍土守乡,决不让倭寇猖狂嚣张。他们带领乡下几十个勇士,直捣贼穴李家岙。倭寇弃营逃走,逃到开口岩。这时已下午四、五点钟时候,倭寇已无路可逃,穷途末路,就返回再战,双方打了很久,朱汀被一支流箭击中,但他仍然带箭挥舞大刀,亲手击杀数个倭寇,力气渐渐不支。他回头对儿子说:“我已不行,你们速速离去。”儿子不忍心丢下父亲,就与王永希等奋力向前格斗,绝不后退。最后,也都英勇牺牲。朱汀父子及王永希与倭寇战斗精神感动了全县人民,大家认为朱汀父子与众人没有守城的职责,但激于义愤,保家卫国,自觉挺身杀敌,父子俱死,精神可嘉,故立祠山川坛北以祀,以励人心。

  唐翰朱氏十一代孙瑾,虽未登廊庙,而学贯古今,邑之缙绅学士,多出其门,当事者屡欲以贤良方正,经明行修荐公,公决志不就,寄语曰:“家虽贫,经书不可不读,纵不能高大门闾,亦足以守藏典籍。”清初沿海逢兵变,朱氏许多家庭迁天台,流岛失所。直到康熙二十三年(1684)才还乡。此时房屋倒塌,荒草丛生,朱氏第十五代孙君星,认为家贫可以重新创业,只要此心不死。于是辛勤劳作,勤俭持家,复置田产,课子以诗书,家声丕振。清乾隆年间,朝廷决定给八旬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泗洲头后横朱应攀正值78虚岁,村里编造名册,有同龄人找到他,建议他多报2岁,即可领取补贴。应攀不同意,说:“当今治化清平,闾阎安靖,沐君恩者厚矣。再若宥年而希恩宠,生固不敢,死岂能安耶?”既不能欺骗朝廷,也不能欺侮自己,其诚信精神十分可佩。到82岁临终时,他教育儿子说:“为人第一要守分,守分无忧;第二要知足,知足不辱。”朱氏族人朱善宜临终时,将两个幼子志学、志诚托付堂兄善惠,善惠泣曰:“尔子即吾子也。”于是信守诺言,视志学、志诚为自己亲生儿子,将他们抚养成人,为之婚配,遗物为之立业。

返回活动首页

宁波农村文化礼堂(宁波网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1-2016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